35D中文网
35D中文网 > 中州录 > 第33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节

 

于死地,也忒狠辣了。”

“长主是明德皇后的亲孙女,孝懿皇后唯一的女儿,如此尊贵的身份,忍气吞声这几年也够了。”

“那还不如悄悄下毒呢!现在倒好,两位公子也折进去了,难道不是她亲骨肉?”

“说的也是。弄死都尉,再把那狐狸精往窑子里一扔,什么气都出了,何必告谋反呢?”

她捂着嘴,抖索着偷听下人们的议论,整个人像被抽去了骨架般软瘫在地。

“阿娘!”纨纨哭着摇她,“府里的人都说是母亲陷害爹爹的,到底是不是真的?”

她的心像是空了,魂魄飘荡,所有的知觉都已麻木,精神恍惚地搂住小女儿,良久,才怔怔道:“是我不好,都是我的错。”她不该一见倾心,不该辗转追随,不该登上丰乐楼,不该进入国公府,更不该叫那个不祥的名字。

湘筠。

风凄凄兮山之阴,云溟溟兮湘之浦,九疑望断几千载,斑竹泪痕今更多。她的父母不通文墨,一心想给爱女起个清雅的闺名,却不知这个烟波寒翠的名字里铭刻着夫婿横死,血泪成斑的典故。尽管她已在进府的第一夜被他改了名,仍没有逃脱“九江沉白日,恨深湘水流”的噩运。

-

“纨纨乖。”她梳洗停当,换上家常的兰花纹对襟褙子,简净淡雅、柔和端庄,是他素日所喜的服色,“今后,要孝敬母亲,不得任性。”又对傅姆柔声交待:“长主若是来了,告诉她,将军这一生,心里从未有过第二人。”

她打开房门,款款走到院中,恬静的目光缓缓抚过石榴树、紫藤架、小秋千、小木马,触目榴花似火,灼灼如青春里最美好的年华。

幽暗的井底似有光芒忽现,照亮她温婉的笑容。那是莱州城头的残阳如血,映出他神威凛凛的轮廓,折射着万道霞光。

委琼佩兮重渊,税鸾车兮深山。

望苍梧兮不极,与流水而潺湲。

----完----

番外(二)忆王孙

风蒲猎猎小池塘,过雨荷花满院香,沉李浮瓜冰雪凉。竹方床,针线慵拈午梦长。

——宋?李重元《忆王孙?夏词》

午酣梦回那一刻,她神思恍惚,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。

朦胧睁开眼,冰簟纱帐、玉炉篆香,小轩窗下一只龙泉青瓷瓶里斜插着几支粉白菡萏,窗外竹影柳荫蕴静生凉,隔绝了室外明晃晃的烈日炎光。

“姑娘醒啦。”一个小圆脸的年轻女子笑着捧来黄铜盆青瓷盏,伺候她漱口匀脸,她从迷糊中醒过神来,认出这是与她从小一起长大的贴身丫鬟紫燕。

她本能地环顾四周,只见鲛绡帐边如意菱花格子窗下设着一架凤首箜篌,鹤膝棹上的水晶盘里供着几个刚从西湖里摘上来的新鲜莲蓬,水灵灵青翠翠地甚是可爱,正对面一副六合素纱立屏上绘着精细的四时花卉——看到这熟悉又陌生的满室清雅,她终于确定这不是梦,自己是真的回到家中了。

归家的路有多难啊,她曾以为终此一生永远渡不过淮河长江了,就如同靖康之难里那些被掳劫的女子一样。却不料否极泰来,她竟被金人送回家中,如同拣尽寒枝的孤雁又回到温暖的窠巢。

那不堪回首的八年宛如一场噩梦,梦醒了,她仍是太常寺少卿家的千金小姐,仍是父母兄长千疼万宠的掌上明珠,家中并没有人如她从前所想的那般鄙夷她唾弃她,相反,所有人都小心翼翼,生怕触及她的伤心事。

“回来就好,什么都不必说了!”母亲紧紧抱着她一声儿一声肉地痛哭,一向恬淡自持的父亲也红了眼眶,颤巍巍地立了片刻,忽然斩钉截铁地说了这句话。母亲怔了怔,随即连连点头,大颗大颗的眼泪随着点头的动作砸落到光润的水磨青砖地上,兄长擦去满脸泪水,强笑道:“芸娘平安回来是喜事,咱们该好好庆祝才对。”

她看着父母鬓边的白发,看着兄长满眼的疼惜,心头那口强撑着的气忽然就散了,低头拭泪道:“女儿不孝,在金国时曾嫁县官为妾,那老爷也是汉人,经不住我再三哀求,才放了我回来。”父母兄长又惊又喜,对望了一眼,颤声道:“我们原听说你落在金兵手中……好,好,嫁的是汉人就好……”二老眉心的皱纹舒展开来,她看着这一幕,心里有些释然,又有些怅然——拗了一路,千不甘万不愿,到头来终究是听了那个人的话。

-

之后的生活似又回到了嘉定十四年之前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,日长闲坐,无非焚香挂画、点茶插花。闺中绣罢,她便去二老膝下尽孝承欢,或去兄嫂房中哄逗甫交一龄的小侄儿,听到小婴童奶声奶气地把“姑姑”唤成“嘟嘟”,忽然心头一动,不由自主地想起另一个“姑姑”。

她曾许多次肖想过那“姑姑”白衣胜雪、清极生妍的模样,在王府时,也曾为可能的见面而忐忑不安——按照礼仪,她必须忍辱向金尊玉贵的长公主屈膝参拜。然而那人多次进出王府却从未造访过她,仿佛毫不在意她的存在,她自嘲地笑,笑自己撞了南墙仍自作多情,她本是明日黄花,那人自然是不屑理睬的。

一路上,杜王妃眼神躲闪,还没被追问几句就涨红了脸,于是她立刻猜到了这避重就轻的主意源自何人。小公子曾不遗余力地赞美过那人的聪慧机智,她却惊讶于那份恰到好处的妥帖,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,也不是自以为是的施舍。她终于隐隐约约意识到,或许,无关乎身份与美貌,甚至无关乎清白,只这一份洞明悉事又不露痕迹的体贴入微,已足叫热血男儿为之心折。

-

暑濡渐消,碧天夜色清凉如水,转眼已到七夕。这一日,她拗不过兄嫂,只得乖乖换上新裁的薄罗衫子随他们去涌金门外闲耍散心。西湖畔游人如织,到处是宽袍缓带的书生,到处是粉光脂艳的仕女,沿岸商贾林立,叫卖着各色鲜花鲜果、彩线彩绡,临安的一切都还是她离家前的旧模样。她恍惚微笑,隔着滔滔淮水和滚滚长江,重忆起三年前的那个七夕,那日他曾许诺她的“送你回家,回南朝”终成了真,可她真正想要的,却还没来得及让他知道。

她随着如潮的衣香鬓影缓缓向前,眼看已行至清波门外,忽听一声“周兄”,一个穿苍色襕衫的青年儒生不知打哪冒了出来,与兄长见了礼,又紧张地唤了声“周姑娘”,低着头向她一揖到底。

她平淡地还礼,在金国的八年早已消磨尽女儿家的羞怯。兄长笑道:“你不认得他了?这是郭家哥哥,从前见过的。”她微笑着抬头打量,只那么一瞬,郭处仁白净的面皮已涨得通红,手足无措地承受她清澈的目光,嗫嚅道:“这么多年了,周姑娘不记得了吧。”她笑道:“记得的。”看着他瞬间亮起来的目光,又补充道:“以前哥哥常说,郭相公是他的好朋友。”

郭处仁的神色又微微黯了下去,仍温和地向她微笑:“原来如此。”兄长不死心,力邀他一同回家过节,郭处仁和言推辞:“嫂夫人与姑娘闺中乞巧,外男不敢杂处,还是改日再登门叨扰邦衡兄。”

她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,却没有再说话。回到家,兄长小心翼翼地解释:“芸娘,你别生气,这事我和爹娘决不勉强你……实在是子山求了我多次了,他的性情为人我是知道的……”她依旧沉默,兄长便不敢再说下去,讪讪地离开了。

母亲也娓娓劝她:“子山这孩子从小和衡儿一起长大,是个实诚人,他前头的娘子嫌他呆笨,他也不计较,爽爽快快写了合离书,还把大半家财都给了那妇人。衡儿总说他傻,我和你爹瞧着这孩子是心善……”她垂眼不语,母亲搂着她,颤声低道:“我的儿,你去了八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